美參院通過《香港人權法案》 議員批北京侵害自由:今天香港明日台灣
(新增配音影片)
美國參議院全院院會周二(11/19)無異議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有議員在發言中直指,若美國對北京侵害香港人權自由的狀況保持沉默,下一個遭迫害的就會是台灣。
參院於台灣時間周三(11/20)早上7時左右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進行全院討論,包括民主黨籍議員舒默及共和黨籍議員盧比歐等人紛紛在台上發言力挺香港示威者,並批評北京不斷侵害港人民主自由。法案提案人、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發言時表示,中共政府正把香港的「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他指出香港高等法院周一裁定《禁蒙面法》違憲後,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便質疑香港特區法律是否符合香港《基本法》,國務院港澳辦亦對該判決產生的嚴重負面社會影響表示強烈關注,北京的用意昭然若揭。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里契(Jim Risch)稱,中共公然宣稱《中英聯合聲明》為「歷史文件」,我們必須向北京追究責任。民主黨參議員卡定(Ben Cardin)則指,美國要以實際行動支持港人,應該禁止剝奪港人人權人士入境及使用美國的銀行系統;共和黨籍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強調美國不可再沉默,因為「今天香港,可能明日便是台灣」;柯頓(Tom Cotton)議員表示,如果中國鎮壓香港,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歷史錯誤,甚至比天安門事件更嚴重;民主黨籍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讚揚香港人為他們的生命而戰,他們中槍、大學被焚毁,當局所施的暴力已經不是美國人認識的香港。
參院版法案原先在參議院卡關許久,外傳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奉白宮之命拖延表決,以利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過,香港近期暴力升級頻傳,包含港警11日再度向「反送中」示威者開槍,且在多所校園與示威學生發生衝突對峙,麥康奈態度也開始轉變,更在周一(11/18)加入法案連署。
眾院上月15日通過該院版本《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評估香港的自由及人權狀況,向國會提交報告,審視香港是否保有足夠的自治,如非,國會可考慮實施制裁,或決定香港能否繼續享有美國賦予的特殊待遇。
目前參院尚未公布周二通過的法案版本,但比較眾院全院通過版本與參院外委會9月25日通過版本,兩個版本雖重點大抵相似,但內容還是有多處不同。這意味著,參眾兩院還須協調並表決通過一致版本,才能將法案送交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後生效。
在相同處方面,兩個版本皆授權美國總統每年點名、制裁在香港境內侵害人權的人士,能動用的制裁手段包含凍結資產、讓這些人士無資格取得簽證、入境美國或獲得臨時入境許可(parole),現有的簽證則可能被撤銷。除此之外,兩院法案也都要求美國國務卿每年檢視香港情況,判斷其是否仍該享有美國法律下規定的特殊待遇。兩院法案主要不同處在於,眾院版將簽證制裁措施擴及至侵權人士的直系親屬,但參院外委版只限縮在侵權人士本人。
相較眾院版本,參院外委版也多了一個「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章節,專門處理受中國控制的媒體。該章節譴責這些媒體蓄意針對及騷擾民主運動人士、美國與其他國家外交人員,以及他們的家人,並點名香港《文匯報》及《大公報》。此章節也呼籲美國國務卿,應清楚告訴中國,利用媒體散播假消息或威嚇被其視為是「敵人」的行為,無法令人接受。針對與這些媒體有關聯,並計劃申請赴美工作或旅遊簽證的中國記者,此章節呼籲美方應將上述作為納入簽證審核考慮因素。(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跟上國際脈動,快來蘋果國際按讚
想知道更多,一定要看……
挺港示威者 美參院法案禁止出口軍用品給港警
美參院通過香港人權法案 中召見美外交官抗議
港媒:仍有上百人受困理大 企圖從下水道逃離失敗
理大逾10名留守少年深夜突圍跑出 遭警攔截棍打拘捕
傳理大示威者爬下水道脫逃 消防隊出動找無人

關鍵字
香港人權民主法案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相關新聞
- 香港警察民調創新低 4成民眾打零分
- 2萬港人挺「吸吸可危集會」 批警濫發催淚彈嚴重影響市民健康
- 港律政司長被「送中」惹猜想 專家:或接北京新指示
- 睽違4個半月再辦遊行 港民陣盼港警克制
- 港男欲營救被警「當凳坐」女 竟被控襲警今出庭
-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讀者票選 「香港示威者」遙遙領先
- 《香港人權法》實施不應受中國影響 美議員籲華府捍衛價值
- 不知民間疾苦?港府「獨立調查」擬僅查4事件
- 以港抗爭者闖立法會為背景 俄畫家繪佩佩蛙油畫記下抗爭一幕
- 拒絕「舔共」 港挺民主示威店家生意逆勢暴漲
- 建制派護航 香港特首瀆職彈劾案遭否決
- 睽違4個月!香港民陣國際人權日遊行 獲不反對通知書
- 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港示威者上榜
- 與抗爭者同陣線要民主 港店家生意由虧轉盈
- 原定明年嫁港警 反送中港女向男友攤牌:辭職或分手
- 不受示威影響 報告:香港今年仍是遊客最多城市
- 質疑是否真心幫香港 美前總統幕僚:《人權法》火上加油
- 在台港生返港直擊港警濫捕市民 盼「鳳梨酥煲底之約」
- 皇家港警協會質疑信件偽造 3英議員確認已促女王褫奪頭銜
- 批港特首林鄭瀆職 泛民派議員推彈劾案「送她一程」
《北美》
新聞-
美佛州海軍基地槍擊案增至4死 槍手是沙烏地空軍學員
繼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海軍船塢周三(4日)爆發槍擊案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彭薩科拉海軍航空基地(Naval Air Sta...
-
【2020懶人包】左右美大選結果 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是什麼?
美國實行民主選舉,比起獨裁政府,相對能保障大眾權益。但選舉是否公平,一直存有爭議。競選過程中,很難保證選民接收到的都是正...
-
加拿大撐港生被親中生「教育」 學區籲互相尊重
香港抗爭運動尚未完全落幕,海外學生的日子也不平靜,撐港學生與親中學生的衝突日增。加拿大列治文(Richmond)學區有學...
-
【MLB】小史、瑞東不會同時留下 國民老闆發言波拉斯批
國民拿下隊史首座世界大賽冠軍的投打雙雄史特拉斯堡(Stephen Strasburg)、瑞東(Anthony Rendo...
-
【吃遍美洲】淺嘗墨西哥風情 教你自製酪梨醬
酪梨醬源於中南美墨西哥的阿茲特克(Aztecs)文化,是一種以酪梨為基調的傳統小吃。由於酪梨醬成分健康,製法十分簡單,讓...
-
罵泰洞穴救人潛水員是戀童癖 馬斯克誹謗案勝訴免賠57億
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罵參與泰國洞穴救援任務的英國潛水員昂斯沃斯(Vernon U...
-
【MLB】費城人搶簽瑞東 付豪華稅也沒在怕
費城人在以5年1.18億美元(約36億台幣)簽下先發投手惠勒(Zack Wheeler)後,不顧可能要支付豪華的壓力,準...
-
「網路資訊尤如輻射」 美極右主義少年自白
美國商業雜誌《Fast Company》刊登一名16歲少年的自白,講述自己沉迷極右主義(alt-right), 再逃出生...
-
【獨家新聞 今日精選】大眾池演活春宮!阿伯路過澆不熄火熱情侶
編按:《蘋果新聞網》逾500名記者編輯,日夜堅守新聞專業,發揮踢爆力量,為弱勢發聲,不斷推出各項獨家、直擊、調查採訪等優...
-
旗下事業物盡其用 彭博終端機直送總統競選網站
媒體大亨、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日前宣布投入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競爭行列,擁有多個新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