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生:「去中國化」有必要嗎?
徐勉生/退休大使
蔡總統執政後否認「九二共識」,並且積極推動「去中國化」。然而,「去中國化」的思維及舉動,卻正好印證台灣確實具有中國文化元素。易言之,如果台灣原本就與中國毫無關係,根本不必「去中國化」。
獨派人士在台灣培育出眾多「天然獨」,使台灣充滿著「反中」氛圍,於是「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民意。
自我認同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認定,別人無法左右。在台灣,有人認為「我是住在台灣的中國人」,有人認為「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更有前述認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者。
台灣人究竟是不是中國人?可以從廣義面及狹義面來探究。
從狹義面解釋,住在台灣的人,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所以不是「中國人」。但從廣義面來看,絕大部分台灣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大陸,繼承了他們的血脈、姓氏、語言、文字、邏輯思維、倫理道德、哲學觀念。所以在血統及文化層面,台灣人應該也是中國人。
因此,蔡總統積極推動的「去中國化」,恐怕終將徒勞無功。
因為形式上的改變,無法動搖本質上的不變。褪去了外殼,核心依舊在。舉例而言,「去中國化」這種心態及思維,本身就是「中國式」的心態及思維。只有中國人才會在乎這些形式意義。台灣人實在難以擺脫這種存在於血液中的「中國思想」。
「台獨」是一種政治主張,屬於言論自由範疇,主張台獨無可厚非。但是主張台獨的人士,為了政治目的,拋棄祖先,扭曲事實,完全沒有必要。
【即時論壇徵稿】你對新聞是否有想法不吐不快?歡迎投稿本報即時論壇,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並附真實姓名、職業、聯絡電話,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新聞網》即時新聞區,惟不付稿酬。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論壇》
新聞-
宋承恩:藉選舉操作做對的事
宋承恩/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選舉是個奇妙的東西:它讓對詐騙犯送中不置一詞的兩個女兒的爸爸哽咽關心司法主權,也能讓對反送中...
-
范疇專欄:後中共一黨專政的時代
范疇/戰略作家有關中國,世界關心的焦點應該轉移了。經過了過去兩年發生在中國內部經濟、政治上的事,加上美國對中共政策的大轉...
-
【名采】黎智英專欄:郭佳怡is so powerful!
黎智英/壹傳媒集團創辦人 「Go ahead, China! 我唔怕死㗎!」 看著這短片...
-
長照失能者遭棄 北市府竟無作為
高寂/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專案研究員今年(民國108年)11月19日的這一天,財團法人台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簡稱立心慈善...
-
醫勞盟醫師:分級醫療關鍵時刻與瓶頸
曾家琳、簡立建、林秉鴻/醫勞盟理事、醫師健保署的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已進行兩年多,但近日爆發北市聯醫為達門診減量,自行吸收診...
-
王立昇:入學制度公平公正的溫度計
王立昇/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最近氣溫變化加劇,出門前常要看看溫度計決定穿著,以免著涼。「水銀」因為熱膨脹係數大,常被用來製...
-
吳惠林專欄:川普的貿戰會成功或失敗?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由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美中貿易戰」持續一年多,兩國的談判起起伏伏,幾次傳出「簽訂階段性協...
-
紀惠容專欄:中立不再是選項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台灣每到選舉,政治人物很瘋狂。廝殺戰場上,藍、綠、白、澄……,各種顏...
-
【名采】李偉文專欄:新課綱阻斷階級流動?
李偉文/牙醫師、環保志工新課綱在今年上路,由於不只是課本內容的變動,連課程時數與科目也大幅更動,再加上大學入學方式也一併...
-
【名采】呂政達專欄:鯉魚潭觀莫內
呂政達/作家選一個無人的日子,來到鯉魚潭,夏日還沒有揭幕的,一首霧裡的詩。眺望花東縱谷,環湖步道開著紫花藿香薊,台灣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