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影展在倫敦:訴說這個期待被理解之地
林果葶/倫敦西敏寺大學博士候選人
影展的組成是這樣的,影片、影人和影迷,而成就一個影展則需要靠魔鬼。第一屆台灣影展所倚靠的是隻海怪,傳說中的海怪有不同的樣子,如同用各種觀點形塑的台灣,不只外界看不清,土地上的人民也說不清。所以台灣影展從去年開始,藉由學生影評獎項走訪英國不同城市的媒體院校,到今年3月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的放映,慢慢地道出複雜多元的台灣,接著影展將在4月踏進倫敦,用更多的影片來看見台灣。
本次影展主題是過敏原,台灣的體質能夠接受其他華語國家會過敏的議題,因為台灣是唯一有言論自由,能談論鬼怪、同志、原住民和社運議題的國家。雷克雅維克放映《大佛普拉斯》、《只有大海知道》、《流浪神狗人》和系列魏德聖導演電影,如《賽德克巴萊》、《海角七號》。映後總帶出各式關於台灣的提問,冰島影迷在意的不是議題,而是台灣的樣子,他們關心歷史的影響,觀察台灣文化的多元,甚至喜歡台灣的自然環境,透過和影人的互動激起更多好奇。
當我們在被東亞影展等電影節包容之時,該思考的是怎麼讓台灣說出自己的故事。因此,當台灣影展走進倫敦,電影將用過敏原的脈絡來展現台灣。開幕片是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修復版,一部用寫實來擺脫刻板印象的武俠片,影響多部台灣電影製作,包含了蔡明亮導演的《不散》。
這一份過敏來自於對武俠的反骨,與馬來西亞籍但長期在台灣創作的蔡明亮導演之間的連結。當我們在戲院觀看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又在戲院中觀看《不散》電影中的觀眾在看《龍門客棧》,我們面對台灣電影的不散,就如同我們想著台灣不應該散。
泰德美術館也迎來了系列蔡明亮專題,導演透過《你的臉》、《光》、《天橋不見了》、《無無眠》、《秋日》、《不散》、《那日下午》,以及大師對談來談論台灣給予的創作養分,並重新思考台灣的價值。另外台灣影展最特別的是在倫敦建置了一座VR影院,特別放映蔡明亮導演的《家在蘭若寺》,來提出對《不散》電影中的那股眷戀的質疑,VR的放映形式已不再是電影的集體觀看,這對蔡明亮導演來說,是不是一種對電影的剝奪,該怎麼持續和科技溝通,電影的敘事怎麼專注,他者觀看的時空如何建構,都待影迷的VR體驗來回答。
兩部《紅衣小女孩》希冀透過和編劇的討論,來探究恐怖片類型是如何存在台灣電影中。楊力州導演的《紅盒子》提出了關於文化消逝的概念,台灣傳統文化之一的布袋戲或許是其他國家影迷不熟悉的範疇,但文化保存的議題才正是台灣一直以來該面對的。
從崔永徽導演的《只有大海知道》開始,台灣影展進入純屬意外的女性導演系列週,《大海》探討被遺忘的蘭嶼,陳芯宜導演透過劇情長片《流浪神狗人》處理台灣社會不同階級的議題,但不能忽略的還有陳芯宜拍攝十年的紀錄片《行者》,透過對舞垢的貼身描繪,去談論一種在台灣少見的沈靜,當議題不斷浮動在海怪的生命歷程中,我們都該回歸本質沉澱。
《日常對話》不是倫敦首映,黃惠偵導演也不是首次參與影展,但這次台灣影展和具紀錄片使命的DOCHOUSE合作,將於座談時提出關於拍攝紀錄片的獨特討論。《幸福路上》宋欣穎導演用看似貼近人心的動畫片,以女性的視角出發來爬梳台灣的解嚴前後的故事,這個過敏成份將接續到短片系列。
SHAKE導演《我們的組曲》透過對童年和校園的歌曲來反思台灣的身份認同,《恍惚與凝視的練習》中,陳芯宜導演用定格來凝視失根,蘇匯宇導演的《唐朝綺麗男》,將台灣多元化社會中不同性別的身體和次文化緊密聯繫。談論性別時也需要和社會的舒適產生討論,因此林涵導演透過《繁花盛開》提出台灣的收養議題,藉由扮裝文化的華麗來對照一群人的歸屬,這不只是一種同志遊行式的盛開,而是生活在台灣的每個花朵。
短片系列還有應亮導演的《媽媽的口供》由黑白影像來表現壓抑,由母親的秘密來點擊無奈的遭遇,短片中的最後一部則帶來了傅榆《不曾消失的台灣省》來呈現一個不是在台灣家庭成長的觀點。
台灣影展的閉幕影片中將由原住民運動來畫出一個延長符號,抗爭運動的迴響會不斷地影響著社會,除了告訴觀影者,台灣電影的價值就是要持續接受不同議題的討論,也是透過閉幕演出來期許台灣影展的延續性。閉幕透過系列的短片,我們能窺視不同年代關於原住民運動的歷史時刻,而巴奈、那布和馬躍在已經超過2年的抗爭中,代表了什麼?
儘管論述、文字、規範、政治、社會、土地、傳統領域都是議題,而在這場台灣影展從冰島到英國的閉幕式,不只影像的故事,巴奈和阿洛將用現場演出來回答、提問、辯駁和抗爭。
當海怪帶著台灣影片和影人去到了冰島,並即將在4月3日現身於英國,台灣影展的組成只差重要元素的影迷,即可用台灣自身的詮釋脈絡來突破同溫層,除了讓不了解台灣的其他國家人民認識台灣,更重要的是讓台灣人自己重新透過自己的電影來觸碰關於多變的台灣樣貌。台灣影展訴說的故事是一份需要被看見的脈絡,一個期待被理解的地方,一群應該被肯定的人民。
親愛的讀者您好,《蘋果日報》自4月10日起,要實施「會員制」囉!不是會員無法看到「紙本論壇電子版或網路即時論壇」的新舊文章。趕快動動手指,只要用「手機號碼」或「信箱帳號」擇其一註冊,就可「免費」成為會員。簡單加入的步驟請點https://tw.feature.appledaily.com/subscription/
【即時論壇徵稿】你對新聞是否有想法不吐不快?歡迎投稿本報即時論壇,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並附真實姓名、職業、聯絡電話,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惟不付稿酬。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論壇》
新聞-
紀惠容專欄:中立不再是選項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台灣每到選舉,政治人物很瘋狂。廝殺戰場上,藍、綠、白、澄……,各種顏...
-
【名采】黎智英專欄:郭佳怡is so powerful!
黎智英/壹傳媒集團創辦人 「Go ahead, China! 我唔怕死㗎!」 看著這短片...
-
【名采】李偉文專欄:新課綱阻斷階級流動?
李偉文/牙醫師、環保志工新課綱在今年上路,由於不只是課本內容的變動,連課程時數與科目也大幅更動,再加上大學入學方式也一併...
-
【名采】呂政達專欄:鯉魚潭觀莫內
呂政達/作家選一個無人的日子,來到鯉魚潭,夏日還沒有揭幕的,一首霧裡的詩。眺望花東縱谷,環湖步道開著紫花藿香薊,台灣東部...
-
【名采】張惠菁專欄:國家的巫術
張惠菁/作家聖修伯里《人類的大地》裡寫到一個故事。三名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摩爾人,被帶到法國參觀一座瀑布。豐沛的淡水傾瀉而下...
-
國中校長觀點:沒有小孩的女性,不會為孩子設想嗎?
陳啟濃/水里國中校長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認為蔡英文總統沒有生過小孩,不知道家長擔憂下一帶的心情。這番話讓...
-
社區醫院協會謝武吉:健保安全準備金從何來?使用者付費就能追本溯源
謝武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監事長 近幾個月來,在健保相關法令、規範的眾多重大措施下,醫界受到的懲處層出不窮,由達...
-
好人運動黃榮墩:花生銀行招募公民存戶,成為國家後盾
黃榮墩/好人運動創辦人 花生跟蒜頭都是不應該發生崩盤的農產品,其一是台灣的品質優於走私及進口貨。其...
-
張昭仁:當年,盜採砂石的惡形惡狀…
張昭仁/會計師 小時候在西螺大橋旁長大,家裡在濁水溪畔有幾分地種西瓜,周日放假常常要下田幫忙,對盜採沙石業者,...
-
吳怡農蔣萬安雙帥對決──世代價值觀的戰爭
王少校/退役少校政治作戰官,目前在印度金德爾大學念博士班 台北市第三選區的兩個候選人因為外表英俊,成為傳統媒體...